《黄帝内经》记载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”随着秋风渐起,昼夜温差大,许多人发现自己的睡眠出现了问题:难以入睡、易醒、多梦。那么,最适合秋季的睡眠方案是什么?
为什么秋季会影响我们的睡眠?
从中医角度看,秋季属金,对应肺脏,主收、主燥。燥邪先伤肺卫,常见鼻咽干、皮肤痒、干咳少痰。这些都是影响睡眠的因素。
秋季昼夜温差大,全国各大医院睡眠门诊迎来就诊高峰。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数据显示,换季期间失眠人群激增43%,其中25~45岁职场人群占比达67%。
秋季影响睡眠主要有三大因素:
图片
昼夜节律变化:入秋后白昼缩短、黑夜变长,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褪黑素等调节睡眠激素的分泌,导致生物钟紊乱。
气温波动大: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,入秋后昼夜温差变大,体温调节中枢需要适应,可能影响
睡眠的深度和稳定性。
季节性情绪波动:秋季草木凋零的景象容易让人产生忧郁、惆怅的“悲秋”情绪,这种季节性情绪波动是焦虑和失眠的常见诱因。
如何调节睡眠?
1.作息跟着昼夜与节气调整
图片
《黄帝内经》云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入睡时间比夏季提前1小时,固定在21:30~22:00,起床时间定在5:30~6:00,帮助身体收敛阳气。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秋季人体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的时间会提前45分钟,此时入睡能最大化利用自然光调节生物钟,华中科技大学研究还发现,坚持该作息可使秋季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37%。
2.调控卧室温湿度
以中医“秋气燥,宜润其燥”为原则,将卧室湿度控制在 40%~60%,低于30%易引发夜间干咳,可放湿度计和 超声波加湿器,加蒸馏水防污染。
温度设定在18~22℃,超过24℃会使深度睡眠减少 17%,建议开空调除湿模式。同时避开“卧时当风”,窗户留缝通风但不直吹头部,用遮光窗帘应对秋季延后的日出,维持充足睡眠时长。
3.吃对助眠食物
图片
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食宜温”理念,晚餐可搭配百合银耳莲子羹、南瓜籽拌菠菜,睡前1小时喝温酸枣仁茶。
需避开睡前3小时吃辛辣食物和过量高蛋白,防燥热扰神,减消化负担。同济大学研究显示,秋季晚餐过饱会使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增加23%。
4.轻缓运动收敛神气
顺应秋季“收敛”特性,选择低强度运动:傍晚5~6点练,20分钟太极或八段锦,睡前1小时做肩颈腿部拉伸,散步时配合“4 秒吸气+2 秒屏息+6 秒呼气”的腹式呼吸。
美国《睡眠医学》2025年研究证实,每周3次、每次20分钟的弹力带抗阻训练,能提升秋季睡眠质量20%,且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。
5.先睡心再睁眼
针对秋季“肝气不舒”的“悲秋”情绪,睡前可写“焦虑清单”,或平卧屈膝做 “呼吸收神法”,也可听雨声、落叶声等白噪音。能减少秋季抑郁情绪对睡眠的干扰,降低夜间反刍思维引发的觉醒次数。
秋季睡眠调整的核心在于'顺天时,养神气'。好睡眠从不是 “硬熬”出来的,而是跟着节气慢慢调出来的。慢慢来,让身体跟上秋天的节奏,才能在每一个清晨醒来时,带着不燥不困的舒服状态。
好啦~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。
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,
希望大家也多多转发,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~
顺便给我们点个赞👍和小红心❤
图片
编辑:沙果 | 图源:网络等
本文内容仅用于分享,非治疗方,非诊疗建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高忆配资-杠杆炒股配资-炒股配资理财-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